在河北省南皮縣開照相館的劉世強,用自己為全縣八旬以上老人拍照的樸實無華行動,譜寫了一曲屬于攝影人的愛心之歌。表面上看,他只是學雷鋒做好事。他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那份愛心與真誠,并沒有形成什么有影響的攝影專題,但究其實質,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的堅持,已不能單單從攝影作品角度去評價,他的行動,同樣值得廣大攝影人去借鑒與效仿。
攝影,無論哪個門類,都的的確確需要一份愛心。
有了愛心,我們才會帶著溫情的眼光去看待世間萬物,才會用熱情的視角去發(fā)現(xiàn)那些人間真情,才能從對名山大川和風土人情的觀察與體悟中,將照片拍出更為細致入微、更為深刻耐讀的含義來。
有了愛心,我們的鏡頭才會更多地對準那些平凡的人們,才會在日常的拍攝中為一些被攝對象、為偶遇的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做一些舉手之勞的善舉。比如,為采風路上遇到的老人拍攝并洗印、寄送一張漂亮照片,比如,為那些攝影途中碰上的貧困兒童留下一些歡樂的笑顏。這樣的事情似乎微不足道,但對于這些當事人來說,其生活一定為因為一張照片、一次交流而增加無盡的美妙回憶。
有了愛心,我們的攝影作品才會得以更好更多的傳播。劉世強的事跡一定是在南皮縣、滄州市口口相傳之后,才得到媒體關注的。同樣,我們用攝影所做的任何奉獻,都會隨著照片本身和當事人的傳播,被更多的人所贊揚所記憶,甚至引發(fā)媒體的關注,進而通過報道產(chǎn)生廣泛影響,改變當事人的生活。攝影記者傅擁軍拍攝的一組《寶貝不哭,明年再來》,讓留守兒童的形象通過他就職的都市快報,在杭州市民中產(chǎn)生了很大的反響。那些與父母天各一方、在祖父母身邊就學的孩子們,因為偶然的一次活動策劃,得到更多人關愛。這組照片,也讓更多的人士參與,讓留守兒童的暑期探親行動成為慣例,成為美談。都市快報進而要求攝影記者每人每年做一件好事兒,就是發(fā)揮攝影的傳播功能,喚起更多人對于我們這個時代中這樣那樣的人群的關切,喚起更多人的愛心。就此,也曾有攝影人號召,每位攝影人都應該每年做一件好事兒。我們盡管不能像劉世強那樣始終堅持,也不能像都市快報的攝影記者那樣有方便的傳播途徑,但我們?nèi)绻ㄟ^影像來呼吁,通過照片來傳播,相信我們眼中的那些正遭遇疾苦的人們會得到更多關注、更多幫助,這似乎比自己為他們捐款捐物更要有影響。
有了愛心,我們甚至還會形成自己的獨特攝影選題。以劉世強為例,如果他在拍攝技術、器材和思路方面有所計劃,長此以往,就自然而然會形成一份南皮縣八旬老人的獨一無二的影像檔案。如果進而對這些老人進行訪談,了解他們的歷史和現(xiàn)實生活,難保不產(chǎn)生一組關于老齡化社會現(xiàn)狀的來自基層的縮影。當然,每個人的精力有限,劉世強可能不一定會有更多的時間做這樣的策劃,但我們完全可從中得到相應啟示。同樣的例子還有有關“希望工程”的那些影像,王搏等攝影師拍攝的西部代課教師、貧困學生的專題等等。
近年來,一些攝影組織發(fā)起成立志愿者協(xié)會等,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在行動中拍攝,在拍攝中奉獻,得到社會公眾的贊揚。由此,我們也看到,像劉世強這樣在默默行動的攝影人有千千萬萬,每位攝影人只要懷著一份愛心,不僅會為自己的攝影之路注入更多的鮮活與真誠,也會用影像的力量,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一份攝影人的貢獻。
攝影,需要愛心。愛心,需要從點滴做起。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黑光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