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突發(fā)奇想:讓所有來拍攝的男女必須帶一兩件他們擁有的非常喜愛的物品,這物品要能表達他(她)的思想或者情趣,當然,他們帶自己的孩子或者是寵物也很好。服裝必須是他們自己的,這樣的肖像照更具有他們的特色。是否化妝隨意。我讓他們拿著(或擺弄)自己喜愛的物品,面無表情地凝視鏡頭。這有一種莊重的儀式感。在拍攝的過程中我就有了一個想法,我要把這個專題叫做“他們在嚴肅地表演”,我在新浪的博客中也是以這個名稱為標題陸續(xù)刊發(fā)這組圖片的。
為什么這么說?我覺得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這個時代是一個***娛樂——或被娛樂——的時代,娛樂就要有表演,所以也是一個***“表演”的時代。 在我的這個專題中,所有男女都是嚴肅地“表演”,這是我把自己的觀念融在其中——“嚴肅”是有象征意味的?!氨硌荨笔侵行栽~,沒有任何傾向性,隨觀者怎么解讀都可以。
為什么我選擇“80后”這個群體?我假定“80后”這一群體是新中國第一代數(shù)量龐大的獨生子女,他們在家庭的教養(yǎng)上有了革命性的改變,在新中國建立的六十余年中,還沒有哪一個十年間出生的群體,在他們最重要的完成個人性格和品行的過程中能經歷如此巨大的社會變革和東西方文化的交相浸染與滲透,而在這劇變的社會中,“80后”背負著沉重的生活上的和心理上的壓力,成為各種物質欲望的“奴隸”。最重要的是,這一群體是新中國的未來,所以,他們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具有評判價值和最具有社會意義的。有了這個“假定”,我認為我的選擇就有了特殊意義,就可以把這個專題操作下去。
但是,當我還是把這個專題稱為《生于80’s 》, 當做“展現(xiàn)‘80后’現(xiàn)狀及他們的精神面貌”的時候,問題又來了,每張照片都是我在影棚里導演拍攝的,這樣的“假象”憑什么說就是表現(xiàn)“80后”的現(xiàn)狀以及精神面貌?
就在我痛苦地尋找理論支持的時候,我看了一本書,法國藝術哲學家、藝術史家于貝爾?達彌施的《落差——經受攝影的考驗》。在這部論攝影的書中,達彌施說:“攝影圖像并不屬于自然世界,它是人類工業(yè)的一個產品,是一種假象?!薄皵z影是這樣一種悖論式的圖像,它沒有厚度,沒有物質,甚至可以說是完全‘非真實的’,但人們無法不認為,它以某種方式留住了現(xiàn)實中的某種事物,而它就屬于這一現(xiàn)實。這就是攝影圖像本質上的欺騙性。”
達彌施關于攝影的見解為我這個專題做了最好的解釋。無論是現(xiàn)狀、精神面貌還是嚴肅地表演,在影像中都是假象,我就是以“假”說假。這讓我的這個專題具有了更深一層的含義。所以我把標題從《生于80’s》改為《表演》。
我讓他們在鏡頭前“表演”,并用一成不變的具有壓迫感的格式來構圖,我用這樣的影像來表達我對攝影的觀點:攝影是有取舍的,是有局限的,攝影是人主觀行為的故意操縱。
影像是我制造出來的,是假的,“假象”就會引發(fā)多方抵制和質疑,但如果觀者是真誠的,是耐心的,他們就會發(fā)現(xiàn),在這種“假象”中依然有真實。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黑光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