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當(dāng)全畫幅鏡頭用在裁剪畫幅上拍照的時候,能夠得到的焦距應(yīng)該乘以一定的裁剪系數(shù)。畫幅越小,裁剪系數(shù)越大。
如上圖所示,M43 系統(tǒng)的裁剪系數(shù)是 2,也就是說當(dāng)在 M43 系統(tǒng)的相機上使用全畫幅鏡頭的時候,要將鏡頭焦距乘以2,而在 APS-C 畫幅上拍攝的時候,受傳統(tǒng)制造工藝的不同,N 家和 C 家是不同的,但是差距也并不是那么明顯。
用下面這張照片來解釋可能更加容易理解。
在上面這張圖上,圓框部分表示的是一支全畫幅鏡頭所能夠捕捉到的全部場景,而紅框部分則表示全畫幅傳感器(36mm × 24mm)能夠記錄下來的部分,藍框部分表示一塊 APS-C 畫幅的傳感器能夠記錄下來的部分。單純從畫面上來看,藍框部分比紅框部分捕捉到的范圍更小,但是要是將藍框部分的照片放大的和紅框大小同樣大小的時候,就會給人感覺藍框部分能拍到的地方更遠,也因此同樣一支鏡頭,用 APS-C 畫幅拍出來的感覺焦段好像更長。
也就是說,雖然你的相機的套頭是 18-55mm,但是能夠拍攝到的焦距其實約為 28.8mm-88mm(1.6x),因此,在使用 APS-C 相機(C 家)的 1855 套頭的時候,我們可以在 22mm 處拍攝到等效 35mm 的畫面,在 31mm 處拍攝到大致 50mm 的畫面,在 55mm 處拍攝到相當(dāng)于中焦 85mm 的畫面。
單獨就焦段來說,確實是一個比較實用的焦段范圍。所以剛剛?cè)腴T的朋友可以通過這支鏡頭了解各個焦段的特點,也能在拍攝過程中更加了解自己習(xí)慣于哪一個焦段,對于剛?cè)腴T的練習(xí)來說很有必要。
而一些固定鏡頭的 APS-C 畫幅的相機,像是 Ricoh GR,鏡頭上標(biāo)示是 18.3mm,但是提供等效焦距是 28mm;像是 富士 X100,鏡頭上標(biāo)示是 23mm,但是提供等效焦距是 35mm。
APS-C 畫幅的相機,基本上可以使用全部全畫幅鏡頭,但是不要忘記考慮到焦距轉(zhuǎn)換系數(shù),而專門為 APS-C 畫幅設(shè)計的鏡頭,是不能夠用在全畫幅機身上的,因為設(shè)計的限制,鏡頭能夠捕捉到的畫面無法全部覆蓋全畫幅傳感器,除非相機中有內(nèi)置裁剪模式,讓相機以裁剪畫幅的模式來拍照。
雖然不否認底大一級壓死人,相對于 APS-C 畫幅來說,全畫幅由于傳感器更大,肯定素質(zhì)會更好,在高感以及細節(jié)表現(xiàn)上肯定會比 APS-C 畫幅更加出色,但是對于絕大多數(shù)初學(xué)者來說,APS-C 畫幅已經(jīng)足夠夠用,一般日常拍攝也不會察覺到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如果只是隨便拍拍,倒也無妨,但若是想要以后升級全幅,那么在鏡頭的選擇上一定要慎重,不要買了一大堆 APS-C 畫幅的鏡頭以后都沒了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