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組來自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的老照片,讓我們有幸見證了風(fēng)華絕代的容顏,也喚醒了人們對那個時代的記憶。
眉似遠山不描而黛,唇若朱砂不點而朱。
那個沒有PS的年代,比起現(xiàn)在的網(wǎng)紅臉,不知要美上多少。
拍下這些照片的是一名猶太攝影師——Sam Sanzetti。
Sam Sanzetti (沈石蒂)
1902年—1987年
1902年,沈石蒂出生在俄國克里米亞半島,原名希約馬·里夫希茲(Sioma Lifshitz)。1915年,13歲的沈石蒂隨家人前往中國哈爾濱。1921年,17歲的沈石蒂,孑然一身,跳上了一艘開往上海的英國船。
抵滬后,Sioma Lifshitz為自己換了個更易發(fā)音的名字Sam Sanzetti。懂中文后,他又擁有了一個中文名字“沈石蒂”。
和許多初到上海的猶太人一樣,沈石蒂兩手空空,一無所長。在1970年以色列報紙《七天》的一篇報道中,沈石蒂這樣回憶道:“我赤手空拳,身無分文,一貧如洗,就這樣來到中國。”
為了謀生,他在照相館外做起了擦皮鞋的營生。在這個過程中他學(xué)會了照相技術(shù),并購買了相機自己進行創(chuàng)作。
后來,一位名叫溫德伯格的美國攝影師注意到了他的作品,立刻介紹他到自己的攝影工作室工作。 就這樣,沈石蒂走上了職業(yè)攝影師的道路。
照相館內(nèi)部
1927年,沈石蒂自立門戶,在當(dāng)時上海照相館云集的南京路上開設(shè)了“上海美術(shù)照相館”。
當(dāng)年照相館開張時只有外國顧客拍照,后來名聲漸響后,中國富豪、社會名流、電影明星也紛紛找上門。他的生意日漸興隆,一連在上海開設(shè)了4家照相館。
***火爆時,在上海市中心的工作室有11間房子,雇用了31名職員經(jīng)營店鋪。這是當(dāng)時全中國大型的攝影工作室之一。
沈石蒂的人像照片表情自然,用光柔和,背景素雅,就像一幅幅油畫。
那時還沒有彩照技術(shù),因此部分照片采用了當(dāng)時流行的上色技術(shù),使照片中的人物更加鮮活。在上海期間,他拍攝了2萬多張手工著色的照片。
新中國成立后,1955年由于公私合營,之后兩年沈石蒂轉(zhuǎn)而在上海的一家英國學(xué)校里教攝影課。
1957年,沈石蒂帶上他的照相機和膠卷,離開了這個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城市,去了以色列特拉維夫生活。
沈石蒂在工作室
沈石蒂拉黃包車
沈石蒂曾接受以色列知名報紙《新消息報》的采訪,他喃喃自語:
“我一生中***燦爛的時光便是在上海,上海是獨一無二的,五光十色的,我仿佛能看到她繽紛的色彩,聞到她的豐富的氣味……”
沈石蒂其實不愿離開上海,他的大部分青年時光和記憶都與這座城市同在,更重要的是,他戀愛了。
這個中國女孩子有個美麗的英文名字——南希,雙方年齡差距有20多歲??上н@段讓沈石蒂認為是“轟轟烈烈”的愛情沒有持續(xù)多久。
生活在特拉維夫的沈石蒂經(jīng)常懷念上海,懷念那里的老顧客、黃包車、油條,還有甜甜的上海菜,能夠再次回到上海是他余生的夢想。
他的繼子德克斯勒回憶這位個頭矮小、精力旺盛的繼父:
“他的房間里放滿了關(guān)于中國的記憶,關(guān)于上海的記憶。他把那些珍貴的東西都保存了下來,這些都是因為他內(nèi)心的自豪之情。”
沈石蒂從擦皮鞋的小工搖身一變,成為當(dāng)時滬上有名的攝影師,并取得令人尊敬的地位。
在他生前保存的柯達公司廣告中,他被描述為“成為中國攝影大師的猶太人”。
1987年6月29日,沈石蒂在特拉維夫逝世。
他沒能再聯(lián)系上那位叫“南希”的女孩,也沒能實現(xiàn)重回上海的夢想,但他當(dāng)年開照相館的地方仍然存在。如今,這里叫南京東路美倫大樓東樓。
這幢建于1921年的六層樓房,雖然經(jīng)過多次粉刷和翻新,但仍保持著幾乎和照片中一模一樣的紋飾,以及絲毫未變的玻璃窗格局。
前幾年,他的的繼子帶著這些照片來到中國,并且發(fā)布了“尋人啟事”。
通過社交媒體發(fā)布“所有照片都是上世紀20年代上海南京路37號的一位猶太攝影師Sam Sanzetti所拍攝的,因為年代久遠,照片上人物的名字都沒有被記錄下來。如果你看到照片上有你認識的人,或許就是你的祖父、祖母,請讓我們知道。”
找到了5位照片中的當(dāng)事人(其中4位到場)
芭蕾女孩洪落霞
芭蕾女孩洪落霞拍攝照片的時候只有17歲,正在讀高中二年級。洪落霞每次路過沈石蒂的照相館,都會在櫥窗前駐足,欣賞里面展示的照片。這天,她因為演出,有了一件嶄新的舞蹈服,便動了向家里要錢去拍照的念頭。
57年后,74歲的洪落霞還記得沈石蒂為她拍照時的情景:“他鼓勵我自由地跳舞,我記得他為我拍了許多張。”
以色列大使館希望能在照相館舊址附近舉辦這些老照片的展覽,讓沈石蒂曾傾注過熱情與心血的照片,能夠回到他魂牽夢縈的這片土地上。
沈石蒂的一生就像是一個傳奇
這場跨越百年的影像交流
又為他的攝影生涯
增添了一抹別樣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