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的布光方式有不少改進,其中最重要的是對緊湊構(gòu)圖的使用。用座機是可以的,但是得考慮皮腔的因素。皮腔(在座機前后座之間的可折疊部件,光線從鏡頭穿過皮腔抵達膠片)被伸展后,就得加大光圈或降低快門速度來增加膠片的曝光。光線在穿過鏡頭時也會衰減,又是平方反比率的道理。有個復(fù)雜的計算公式,但我在這里就不說了,因為我也不清楚自己還記不記得。重點是測光表和定焦鏡頭已經(jīng)基本讓皮腔公式作廢了。也就是說,如果你用35毫米相機和 f/4 鏡頭,在相機可對焦的最近點進行測光,測光值是f/4,那你就能用f/4 拍出曝光正好的照片。這個功能為肖像攝影開辟了一個全新的天地。
質(zhì)量更好的膠片和更快的鏡頭使構(gòu)圖緊湊的淺焦圖片成為有商業(yè)價值的宣傳材料。很多年輕明星和老明星都用過這種拍法。
用濾色片可以改變光源的白平衡。還能用濾色片改變局部光線的色溫。
有一種能把5200k~5500k的日光色溫逐步降低到3400k白熾燈色溫的濾色片,叫做CTO(橙色色溫片)。也有相應(yīng)的能把白熾燈色溫提高到日光色溫的,叫做CTB(藍色色溫片)。這兩種濾色片按1/8 的增量有不同強度的選擇,可以按需購買。
我想讓模特的肩膀和臉頰有一點暖色調(diào),所以在柔光箱前面粘了一整塊1/8 強度的CTO濾色片,面積大概約60厘米×76厘米。在這塊濾色片的中間,我粘了一塊1/2f強度的CTO,面積是上一塊的2/3。這樣,整體畫面中的暖調(diào)并不明顯,但中間的部分最暖,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這支燈距離模特很近,大概距離肩膀1 米,我還用了黑色擋板阻擋光線照進鏡頭。
主燈用了一支人像罩燈,裝了25度蜂巢和漫射罩。也放在距離模特1米的位置,因為我不想讓它影響到背景。拍了一些后,我讓模特隨意變動姿勢。如果模特跟你在一個頻率上,不要錯過時機。我發(fā)現(xiàn)最好的一張是她把頭轉(zhuǎn)向相機左邊,然后把頭放到胳膊上的動作。我拍了幾十張好讓她適應(yīng)這個不怎么舒服的姿勢,效果很好看,吸引人而且很放松。下面幾張很好的照片都是我從這次拍攝中挑出來的)。
使用緊湊構(gòu)圖的時候要記住必須經(jīng)常重新對焦,因為你和模特都在動。對焦點最好是放在靠近相機的那只眼睛上。